随着生猪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非洲猪瘟的深远影响,缺乏疫病防御能力和价格波动风险抵御能力的养殖场逐渐被市场淘汰。然而,生猪企业通过实施降本增效策略,成功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展现了新的生机。传统的“猪周期”关系逐渐被市场新形势所打破,生猪企业利润在经历一系列市场洗礼后开始回升。
进入2024年,多家猪企预计将实现扭亏为盈的喜人局面。年初,农业农村部对《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了全国能繁母猪的正常保有量目标及存栏量波动下限。在相关调控措施的引导下,生猪产能得以有序调整。四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986万头,较上一年底减少156万头。随着市场的自然调整,五月份生猪养殖开始实现盈利,八月份更是达到每千克20.35元的年内高点,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量均有所下降,但生猪存栏量却有所增长。这表明生猪企业正在通过优化生产和成本控制来提高盈利能力。特别是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等,其净利润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这三家公司的业绩预告揭示了其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即养殖成本的降低和生猪行情的回暖。
牧原股份的业绩扭转主要得益于公司生猪出栏量及销售均价的上升,同时公司的生猪养殖成本也有所下降。这得益于公司的机制创新、薪酬翻倍、人员选拔与培养、疫病防控标准化流程的优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公司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养猪效率,还降低了养殖成本。
温氏股份则继续加强基础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核心生产指标持续改善。同时,受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养殖成本同比大幅下降,使得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大幅上升,实现了扭亏为盈。
新希望在2024年也实现了生猪养殖业务的明显改善。公司通过改善疫病防控、种猪种群升级、育肥存活率等关键环节,使得养殖成本得以降低。此外,公司对部分场线进行了正压通风设施的改造,使得疫病发病率同比下降78%,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及盈利空间。
面对生猪价格的不确定性及猪周期的缩短和波动频率的加快,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更注重内部生产的管理和优化,把精力放在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上,而非过度研判未来趋势。这种策略使得公司在猪周期的波动中能够保持稳定,实现盈利。
新希望则通过灵活调整产品销售结构,提前锁定部分利润,平抑猪价波动的影响。同时,公司还提倡养宰联动,通过自有屠宰场采购的模式,保证公司生猪产品售价的稳定。这种经营策略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盈利。
此外,这三家上市猪企还纷纷发布套期保值公告,涉及玉米、豆粕、生猪等养殖相关期货品种。牧原股份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进行更多的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操作,以规避饲料原材料价格及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体来看,生猪企业正在穿越新的市场周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成本控制,实现扭亏为盈。尽管生猪价格是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但在新的市场趋势下,猪企业正在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寻找新的盈利点和控制成本的方法。无论是机制创新、人员管理、疫病防控还是产品销售和套期保值,都体现了猪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举措不仅帮助猪企业渡过了难关,实现了盈利的逆转,更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市场中,这些猪企业将继续保持其创新和进取的精神,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猪肉产品。
该业务所涉及的保证金和权利金最高占用额度被严格限制在8亿元以内。据记者了解,牧原股份在2023年通过生猪的套期保值策略,为相应的现货业务带来了每头猪平均增益超过90元的显著效益。 在《关于开展2025年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中,唐人神公司明确表示,玉米、豆粕、豆油、大豆以及菜粕是他们公司的主要生产原料。这些原料的采购成本通常占据了公司整体经营成本的60%以上。因此,公司采取了一种策略,即在原料价格较低时多采购,价格较高时则减少采购,以努力保持全年原料平均采购价格的均衡水平。
近年来,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生猪相关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在2024年度,共有22家生猪相关上市企业中,有14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外汇或商品的套期保值。这一数字表明,已有19家生猪相关上市企业成功运用了期货工具。
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认为,随着套期保值策略的普及,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这有助于有效对冲市场波动风险。未来,预计将有更多企业加入这一行列,共同推动生猪产业的稳健发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金融工具的运用,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市场稳定注入信心。
在期货市场中执行套期保值操作,对于对冲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波动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具有显著效果。当原料价格较低时,公司通过买入套期保值建立期货虚拟库存,从而减少对现货库存的占用;而在价格较高时,则通过卖出套期保值来锁定现货库存的风险。这样不仅可以将原料的现货库存数量控制在正常的生产用量范围内,而且还能有效对冲因不利价格带来的损失,从而实现公司长期稳健的发展目标。
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的资深分析师徐盛表示,随着生猪整体产能的稳定,当前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价格变动的频率却在加快。然而,价格始终围绕养殖成本上下浮动。对于生猪企业而言,可以在养殖存在利润的时候提前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生猪集中出栏时可能面临的被动价格风险,并锁定养殖利润。
尽管2024年猪企业的业绩普遍表现出色,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接近4078万头,这已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未来将坚持政策稳产能与市场调产量的协同策略,以维持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一“总开关”,并引导养殖场户适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以实现供需更好的匹配。
对于牧原股份而言,他们将在年报中详细披露其2025年的生猪产能计划。而新希望则在2024年三季度投资者分析师会议上预测,其2025年的出栏量预计将在1600万头至1700万头之间。同时,他们也计划持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深化成本控制,并将新技术应用于一线生产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猪品质。牧原股份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在不考虑饲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公司能在2025年阶段性达到每千克12元的成本目标。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